南侨机工:对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深感欣慰
中新社海口2月26日电 (记者 张茜翼)“这个纪念日和公祭日非常重要,我非常赞成。”听闻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草案,拟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已96岁高龄的琼籍南侨机工吴惠民深感欣慰。
吴惠民说,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当时的死难同胞,将让整个中华民族越发牢记日本侵略所带来的苦难史,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
吴惠民老先生3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将他养大。15岁那年,母亲卖地托人把他带到新加坡投靠叔叔。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吴惠民收到家乡来信,说日本人强迫村里青壮年去修工事,筑堡垒,修机场。“那时叔叔经常带我一起到公会去参加抗日活动,把参加义卖活动赚来的钱捐给抗敌后援会,用于抗日救国。”
1939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到中国,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投身全国抗日救国的服务工作。
“我想回国抗日,但叔叔舍不得我走。我原本叫吴钟标,后改名吴惠民,还更改了年龄,瞒着叔叔偷偷去报名。”吴惠民老人回忆起那段战争岁月,他告诉记者:“当时我不会开车也不会修车,着急啊!我就每晚去租小车,跟一位的士司机学车,一周便学会了,终于报上名了。”
“我是1939年8月14日第九批回国的机工。”吴惠民说,大家经过越南到昆明,在西南运输处训练。
除为抗日前线的战士们运送军火和药品,机工们还要负责修理被炸坏的汽车。在滇缅路上行车非常艰辛,不仅山路崎岖难行,路上野兽众多,还要躲避炮火。
吴惠民说,“1940年,我结束了滇缅公路上的运输任务后,被派往重庆机械修建厂第二工厂当修理工兼驾驶员,后经人推荐我报考了黄埔军校。1942年,我军校毕业,曾当过排长、连长,之后调降落伞总队第二大队第五队任队长,到广西进行抗日活动。”
老人想起曾经一起在抗日战争中奔波战斗的南侨机工,感慨颇多。他告诉记者,当年归国抗战的3000余南侨机工有近三分之一在抗战中英勇牺牲,近三分之一的南侨机工抗战胜利后又回到南洋,还有约三分之一留在国内为祖国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据悉,目前世界各地健在的南侨机工仅10余人,都已超过90岁的高龄。南侨机工是海外华侨回国抗战的杰出代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他们是抗战历史的参与者和见 |